Tuesday, June 23, 2009

你常常杞人憂天嗎? 【紐約康教知新生活雜誌 metroasianfood.com】


流感陰霾下的疑病症
最近流行的話題, 莫過於肆虐全球的人類豬流感H1N1甲型病毒了。這種新型病毒在一個月內便迅速在全美散播,令人心惶惶。你曾否擔心與人接觸後染病?有沒有老是認為自己身體是有點不明所以的徵狀?甚至認為有很多不稱職的醫生,因為他們總是查不出你有甚麼身體問題?任職文職、今年38歲的陳小姐,個性一向比較緊張,最近的流感新聞令她感到如臨大敵,數分鐘便得要洗手一次,而且每個星期總要找醫生查看她有甚麼病。她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開始感到陳小姐有點不尋常了……

充滿焦慮的疑病症
經過多番造訪不同的醫生,終於找出陳小姐不明病徵的原因──她患上了「疑病症」(hypochondriasis/ healthphobia),也是心理學上焦慮症(Anxiety)的其中一種。患
者會經常表示感到體內有不同的不尋常病況,並會懷疑是否是一些難治之症的徵兆。當其四處求醫,反覆要求各樣檢查和化驗時,醫生卻說一切正常,有這種症狀的
人很困惑,不單會找下一位醫生以證實自己真的有病,更會日以繼夜花上大量時間和心力翻查病症相關的資料,令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。此外,他們也經常需要從醫生、家人或朋友不斷尋求「健康保證」,但卻又不願相信,每每質疑。

據統計,疑病症患者男女比例相約,多在中年30至40歲間發病,人口中有約百分之三的人可能受此症影響。患者個性一般較為固執多疑,或是自己和至親曾患上大
病,未能擺脫情緒困擾,所以變得過敏疑心,甚至無病呻吟。很多時候,疑病都伴隨焦慮、憂鬱和強迫性神經症(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)出現。

在一些個案中,患者遇上的「病徵」,如肌肉酸痛、體重下降等,有可能是源於本身的焦慮和憂鬱情緒,而不是身體機能上的問題。

失卻自我的情緒崩潰
陳小姐過去在生活和情感上很倚賴丈夫照顧,丈夫卻在數年前因急病去世,令她大受打擊,並且對身體的毛病非常疑懼,害怕重演頓失丈夫那一幕,這幾年來還未完全走出情緒陰霾。近日媒體不斷報道流感新聞,而且這病在紐約的散播情況比較厲害,令陳小姐如驚弓之鳥,不停擔心自己是否已感染此病。

在四出尋醫無果之後,陳小姐的家人已不斷勸慰她:「那麼多位醫生都說你沒事,就不要再擔心好了!」陳小姐起初只是沉默不語的點頭,後來總不斷反問:「你怎麼知道那些醫生是不是能夠找出毛病?身體是我自己的,我老感覺有點不妥啊。」最後家人帶她找心理輔導,才知道她這種牢不可破的疑慮是與數年前丈夫去世時的經歷有關。

「我那時候就是不信任人──不單是醫生,連家人的話我也會懷疑。」陳小姐在康復後如此述說當時的情況。「我當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,只是一心要找出到底患上甚麼病……因為實在太害怕我好像丈夫那樣,毫無準備地離開。」她續道:「我自己也知道,整天疑神疑鬼會耗盡我所有精力了;但我的抑鬱情緒好像決堤一樣,淹蓋了我的理智與自我控制能力。情形好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在海中作最後掙扎一樣──但原來這個海是我幻想出來的。」

任何問題均有正確或完整的答案,找不著答案的話是十分可怕的
如果患病就很糟糕,沒有希望的了情緒受困是外界因素導致的,個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
只要我採取預防措拖,就一定不會得病以上的觀念和想法屬偏執一類,容易形成焦慮和緊張。要盡量保持正常的作息生活習慣,並學會接納不會影響生活和工作的緊張情緒。
適當時候應找人傾訴,切忌以消極的方式,如過度恐慌、壓抑情緒、拒絕援助等應對情緒問題。

治療需建立良好關係
所謂「心病還需心藥醫」,若查証屬疑病焦慮症,治療一般以心理輔導為主,藥物為輔。幫助者在開始時得要耐心聽患者的訴述,並持同情關心的態度與其交談,而不應以理性與之辯論,或要他們承認自己的疑病論並不足信,否則會弄巧成拙。在過程中與患者建立良好關係後,便可在患者信賴醫生的基礎上,逐步引導其認識本身的疾病是那一種類型。

此外,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,也有助患者從「自己是否患病」的焦點轉移作另外一些事情,如鼓勵患者與朋友一起做某類集體運動,也有助患者重新建立與人的社交關係。

與人建立彼此互信的關係,對這類焦慮症患者是極為重要的。因引致其病發的其中一大主因,就是其對人對事缺乏信心和安全感;為保衛自己,患者選擇孤立自己,固執己見,但另一方面又因與人疏離而令情緒更顯不安。要幫助這類人走出心理上的「黑牢」,得要與之建立關係,並耐心引導他的眼睛,看見出路;切忌以「為他好」之名義而強行「拉他出去」,否則這不單破壞關係,更阻礙當事人建立獨立自信,加重其倚賴心。

放輕鬆一點!
總有一些人對自己的健康特別關注,即使沒有豬流感的新聞,這些人在傳染症高發季節時會特別小心謹慎,有時甚至會因擔心過度以至於失眠和胃口不佳。有些人則是自小體弱多病,所以對自己的健康缺乏信心,從而有更多的憂慮。也有人因為生活上的挫折,心情鬱悶,會特別留意負面資訊,對自己健康有所懷疑。

本來,關心健康,做防範措施是沒有錯。但這種「防衛情緒」是否過度焦慮?有沒有影響自己和別人的生活呢?有時候,放輕鬆一點看事情,就可以海闊天空了。

http://www.metroasianfood.com/index.php?p=magazine&action=list_page&miid=59&page_num=20016#magstart

更多文章: http://www.metroasianfood.com/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