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ly 27, 2009

別讓空閒拖垮你!【紐約康教知新生活雜誌 metroasianfood.com】


妥善管理假期 生活更加有力
現代的上班族,總會跟家人抱怨工作怎樣忙累,跟朋友訴說如何渴望假期來臨,跟同事投訴時間如何不夠用;但當空閒來到,本來多少工作以外的「個人夢想」卻又束之高閣,人可悶得發慌──「休息時候,我只想在家連續睡上幾天,或窩在電視機前動也不想動。」這句心聲,你聽起來有沒有共鳴呢?

空閒,不論是工作的法定休假,或是因待業被逼要度過的「悠長假期」,對一些人來說,都是很難熬的。因為難以打發時間,人也提不起勁做任何事;更有不少人出現「休假就會生病」這種奇怪問題。到開始上班,再次面對各種壓力時,又懊悔自己沒有善用假期,責怪自己怎麼這樣頹廢地虛度光陰,又再度盼望下一個假期。這樣的惡性循環,也就沒完沒了。

到底這狀況當中有甚麼角力和問題?要如何戰勝自己的心魔,好好管理假期?

拼命工作枯竭徵兆
在休假時總不得不連續睡上幾天的人,是平日工作太拼命,導致能量枯竭的徵兆。長時間以這種模式生活的人,很容易每逢放假就生病,嚴重者會過勞至死。

人長時期面對壓力時會怎樣呢?奧地利心理學家Hans Selye指出,人一般有
三個心理及生理的歷程反應。當一個人接受新工作,或在假期結束後重返工作崗
位,會有心跳加快和血壓升高的反應,這是警覺期(alarm)。當壓力繼續累積,有
些人求好心切,會不斷付出體力和精神,以抵抗壓力;但往往會增加能量耗損的速
率,這是為抵抗期(resistance)。

若不懂在這個階段停下手邊工作,讓自己休息,等待體力恢復,便會踏入第三個階段的枯竭期(exhaustion),心力耗盡,不單工作效率低,人缺乏動力,很多時候都會大病一場。在這個時候才想到要休息的人,很多時候已沒有餘力安排假期,或是管理自己工作以外的生活。

拼命三郎在假期只會睡覺,雖然可以稍微補充體力,但因心力耗損,已沒有精力外出與親朋見面溝通,心理上處孤獨狀態,若因工作壓力而出現抑鬱情緒,就很難排解;有些熱烈追求成功者會將自己這種負面情緒解讀為「不濟」,不會宣之於口,更進一步在社交圈子中退縮,形成惡性循環。

陷入忙碌時間陷阱
現代人生活節奏急促,就業市場競爭激烈,越來越多人感到一天24小時是不夠用的,越來越多人在壯年時期出現神經衰弱或失眠問題。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任務,人不得不培養出一種「終日忙碌」的習慣來適應;但當忙碌和壓力到了人的極限以後,就會出現各樣矛盾,人的生活也會被這種「不得不忙碌」的觀念牽著鼻子走。
「我這種人就是辛苦命,一閒下來就渾身不自在。」「怎能跟老闆說不呢?而且,其他同事也跟我一樣忙,不忙的話我怕被裁掉呢。」一個習慣終日忙碌的人,是永遠沒有空閒的。即使在工作休假的時候,也會回公司做「永遠都是緊急」的工作任務。因為「沒有我在事情就會一團糟」的心態,總會見縫插針地幹點甚麼。

心理學家稱這種老是將自己放在忙碌位置上的人,陷入了時間的陷阱。其中一種人,受限於「能者多勞」的觀念,自我價值只能在工作上體現,認為最受尊敬、位高權重的重要人物,總是永遠沒有空閒的大忙人。本來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事,也會摻雜瑣碎事務,拖長工作時間甚至加班,免得上司認為自己懶惰啊。

害怕空閒思考
有許多人都害怕空閒、討厭等候,因為寧可整天忙著做事,也想逃避思考和反省人生問題。忙於工作,成了最好不過的藉口,為我們推開工作以外的責任,有時甚至還可以贏得「勤奮」的讚賞。

另一種極端,尤其在待業人士較常見的,就是「放棄」的心態。面對空閒,感覺自己很沒有用,未能體會自身的價值,便任讓自己的意志每點每滴地流走。這種人多會用睡覺來填塞空閒,但越睡越感到自己沒用,越這樣想越想逃避和睡覺,形成負面情緒的漩渦,就很難跳出來。

不論是前者的工作狂,或是自我放棄的後者,都有相似點:我不是不想休息,但工作令我沒有選擇;我不是不想善用空閒,但生活的無力感和事業的失敗感,讓我沒有鬥志、沒得選擇。

社會工作心理學上當中有一套想法,就是活力化(empowerment)──引導當事人發現,自己是有權利作出選擇,也有能力承擔結果。若人能明白,管理空閒其實是與自己的惡習角力,便能認清最重要的戰場,並不在外在環境或工作,而是自己的心。管理假期,其實是學習自制、認識自己的成長一課。

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
工作的目的,是為了讓人的生活過得更好;整全的人卻不是單單為工作而存在的。有智慧地將工作分階段進行,中間適時休息,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,才有能量和效率繼續工作。

在忙亂工作和無聊空閒之間,還有廣闊的空間,讓我們探索,找出最好的平衡。

http://www.metroasianfood.com/index.php?p=magazine&action=list_page&miid=60&page_num=20016#magstart

更多文章: http://www.metroasianfood.com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