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May 14, 2009

中醫之草艾的妙用 【紐約康教知新生活雜誌 metroasianfood.com】


又要到端午節了。端午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,每逢這天,民間都有採集一些艾葉和菖蒲懸掛在大門兩邊的習俗,呈現出濃厚的節日氣氛。端午插艾,史志典籍多有記載。明朝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裡記曰:「五月五日雞鳴時,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,收而灸病,甚驗。是日採艾懸於戶上祛毒氣。」中國的湖北蘄州是李時珍的故鄉,也是優質艾的產地。

古老的中醫之草
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,除了端午節之際,人們將艾置於家中以「避
邪」,還用鮮嫩艾草包水餃、艾草葉煮麵、艾草褒雞、艾草煮雞蛋。當然你想怎麼吃都可以,艾草原本就是一種野菜!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可以消毒止癢,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。

艾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遍生於各地。艾葉其他名有稱艾冰台、艾蒿、醫草、
灸草、蘄艾、黃草、家艾、甜艾、草蓬、艾蓬、狼尾蒿子、香艾、野蓮頭、阿及艾。英文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。臨床上,艾葉的用途可分為外用和內服兩類。其中外用以灸為著名,而內服用途甚廣,其在婦科病中的應用最為引人注目,也應用於其他科疾病上。

艾草性味苦、辛、溫,入脾、肝、腎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艾以葉入藥,性溫、味
苦、無毒、純陽之性、通十二經、具回陽、理氣血、逐濕寒、止血安胎等功效,亦常用於針灸。《本草》載:艾葉能灸百病。故又被稱為「醫草」,艾灸的功能,針灸醫生從古應用至今。醫學史書上記載,唐代的藥王孫思邈常用艾葉溫灸足三裡穴,後來活了一百多歲。另外現今流行的「藥草浴」,其中的基礎藥也是選用艾草。

現代對艾的製劑,品種繁多,針灸用的有艾絨、艾條、艾餅,內科用的有片劑、氣
霧劑、針劑、水劑和湯劑、栓劑、油劑等。古老的中醫之草——艾,在保健及治療疾病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。

藥理作用廣泛
艾葉的現代藥理研究發現,艾葉揮發油含量多,1.8-桉葉素佔50%以上,其他有α-
側柏酮、倍半萜烯醇及其酯等。野艾還含有碘、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。風乾葉含礦物質10.13%,脂肪2.59%,蛋白質 25.85%,以及維生素A、B1、B2、C等。

現代藥理研究還証實了中醫書所說艾葉的止血和止慢性腹瀉的作用。艾葉還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;平喘、鎮咳及祛痰作用;止血及抗凝血作用;鎮靜及抗過敏作用;護肝利膽作用等。艾的功用還遠不止這些,隨著中醫中藥研究的深入,中醫之草——艾的應用更有新的進展。

據報導,艾葉可以治療乳腺小葉增生,乳腺小葉增生是婦女的常見疾病,每當經期前後常感乳房腹痛,甚至可摸到囊性活動的腫塊,西醫內分泌治療效果不顯,因此主張手術治療。中醫傳統用消遙散、小金丹等治療,療效也不理想。鑒於本病與內分泌有關,而艾又能通行諸經,有人就用艾來治療乳腺小葉增生,通過100餘例的觀察,療效達80%,使許多婦女免了一刀之苦,這是中醫理論指導臨床實踐取得成功的許多例子之一。

再來是治療痔瘡,艾製劑內服外用,可使痔瘡迅速止痛消腫。三是利尿保肝,123例慢性肝炎者服艾製劑後,總有效率為92%。艾制劑還能防止腫瘤病人化療引起的血尿,動物試驗報告:大白鼠服艾後,利尿作用顯著。可以說現代研究應用艾葉正「方興未艾」。

在中醫上,《本草綱目》對艾葉的藥用描述為:艾葉全草有調經止血、安胎止崩、散寒除濕之效。治月經不調、經痛腹痛、流產、子宮出血,,根治風濕性關節炎、頭風、月內風等。因它可削冰令圓,又可炙治百病,為醫家最常用之藥。艾草可作艾葉茶、艾葉湯、艾葉粥等食譜,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。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,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,所以,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,一來用於避邪,二來用於趕走蚊虫。

食用艾有禁忌
艾蒿的特點是含有豐富的無機物和維生素,特別含有許多維生素A,並因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,對預防和治療感冒也有效。 但是,艾草雖然有藥用價值,並不宜長期食用,一至兩個星期吃一次就能達到不錯的預防感冒效果了,食用過多,反而不利於人體健康。

《本草備要》:血熱為病者禁用。《本經逢原》:陰虛火旺,血燥生熱,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。艾葉的藥用一般是對於一些體質弱的女性,如痛經、月經不調、臉色發紫的,有一定的療效。對於高血壓患者,則不適合。

艾葉的毒性主要是在於它含揮發油,用量過大或誤服大量或者長期服用可致中毒。藥用量一般(干艾葉)3~5g,最多不能超過10g,,超過此量2~3倍即有中毒之可能。主要是揮發油對局部有刺激性,如局部吸收可使肢體末梢麻痺,口服刺激胃
腸道增加分泌,大量進食可引起胃腸道急性炎症,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引起驚厥,嚴重時可引起癲癇樣驚厥。全身吸收後造成肝細胞代謝障礙。

服用艾中毒後會先出現咽喉部乾燥、胃腸不適、疼痛、噁心、嘔吐等刺激症狀,繼而全身無力、頭暈、耳鳴、四肢震顫,隨後局部乃至全身痙攣、肌肉弛緩,多次發作後導致譫妄、驚厥、癱瘓。數日後出現肝大、黃疸、膽紅素尿、尿膽原增多等現象。多次痙攣造成健忘、幻覺等後遺症,慢性中毒有感覺過敏、共濟失調、神經炎、癲癇樣驚厥等。孕婦可發生子宮出血及流產。也就是說能損害肝臟、中樞神經、血管,導致中毒性肝炎。

艾葉只適用於體寒氣虛患者,健康的正常人使用會血氣沸騰而上火,不宜用!用法用量:內服 3~9g。外用:搗絨作炷或制成艾條熏灸,搗敷、煎水熏洗或炒熱溫熨。

內服艾葉的食療方
新鮮的艾葉可以做菜用,一般可以用來煮雞蛋湯吃,或泡茶飲等;艾葉曬乾後變為艾絨可以燉烏雞吃,起補益作用。特別是對於一些胃病或者是月經不調的患者,效果較好。

艾蒿茶:
做法:將艾蒿(艾葉3g-6g)放入水中煮,水開了以後,再小火煮一會兒即可飲用,當然還可以加入少許自己喜歡的茶葉,如果原料充足的話,還可以加入一些比如羅漢果、麥冬、胖大海,這樣效果更好,泡2—3分鐘即可直接飲用。

功用:清理積水消浮腫,利尿解毒,愛美的女士喝了可消腫瘦身。但不可長期喝大量喝,以防中毒。

艾葉煮蛋: 艾葉 5克 ,雞蛋 2個, 紅糖25克
做法:將艾葉洗淨,放入鍋內,加水1000毫升,置武火燒沸,再用文火煮25分鐘,停火,過濾,收取藥液,備用;雞蛋煮熟、去皮。然後將熟雞蛋放入鍋內,加入艾葉藥液和紅糖,置武火燒沸,再用文火煮8分鐘即成。
適用:痛經,崩漏,胎動不安,腹中冷痛,皮膚瘙癢等症。溫經止痛,散寒止血。

艾葉餅:
做法:將五月艾葉9g打成漿,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,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,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,吃後齒頰留香。

作用:有美容功能,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,還可治感冒。

艾葉粥:
做法:乾艾葉8克(鮮者10克) 南粳米50克紅糖適量 。
艾葉煎取濃汁去渣,與粳米、紅糖加水煮為稠粥。

用法:月經過後3天服,月經來前3天停。每日2次,早晚溫熱服。

作用:溫經止血,散寒止痛。適用於婦女虛寒性痛經、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等。

注意:凡陰虛血熱者不宜服用。

外用艾葉治療方
. 外用則以艾灸著名,針灸醫生常用之。在這兒則為你介紹另外的簡單治療方法。

艾葉泡腳治過敏性鼻炎:
用家裡的舊絲襪,抓一把艾葉裝在絲襪裡,打結。然後用剛燒開的水泡這袋艾葉,待泡到紅紅的水出來,待水半涼後泡腳(以不會被燙傷為度)。最好用水桶泡,涼
了加一點熱水。泡二十分鐘,用腳巾擦乾腳,塗上護腳油,套上棉襪睡覺,又美容又保暖。注意:月經期間不要泡;非體質虛寒氣虛者不宜用;高血壓者不宜用;另外注意不必天天泡,一般每周一次,或冬季每周二次就可以了。

艾葉治療霉菌性陰道炎:
艾葉適量(10g~15g)用水慢慢的熬煮半小時,沸湯和渣盛在小桶裡,再在小桶上
放一類似座廁圈的東西,以方便舒適為宜,坐在圈上令藥水之氣直接熏蒸會陰部半
小時。注意:要盡量把水保溫有熱氣上蒸,並以舒適為度不要燙傷。療程:月經乾
淨後每日一次,七天為一療程。連續用三個月。

艾葉治療尋常疣:
採鮮艾葉擦拭局部,每日數次, 至疣自行脫落為止。3-7天即行脫落。

由於這是常用中藥,在一般的中藥店都有售, 但都是乾品。要曬乾的艾絨在藥店
也有售。如果你要新鮮的艾葉,清明前後則可採其嫩葉。

http://www.metroasianfood.com/index.php?p=magazine&action=list_page&miid=58&page_num=20006#magstart

個多文章:http://www.metroasianfood.com/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