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ugust 25, 2009

漫談女生成長心理【紐約康教知新生活雜誌 metroasianfood.com】


撈起孩子心裡的海底針?
俗語有云:「女人心,海底針」。正值孩童及青少年階段的女生,情緒多變,自我意識剛發展起來,對很多家長來說,要了解和關心她們,實在是一大挑戰。

本來在孩童時期是開朗的女孩子,到了中學階段,抬頭向認識的人說早安打招呼都變得困難?有時候猜不著甚麼原因,回家緘默不言躲在房裡,或者動不動鬧情緒大哭大罵?為甚麼有些女生總是不願做決定,做任何事情都很被動呢?

讓我們一起在這廣闊深海中探索當中的寶藏──女生成長的心事。
尋索自我的混亂階段人在孩童時期,關注的事情很簡單,就是身體上的需要有沒有被滿足
─吃得飽不飽、睡得夠不夠、被擁抱多不多。年幼的孩子還沒有「我」的意識,稱呼自己不會用第一人稱的「我」,而是只會用第三人稱、學著別人呼喚他的名字指向自己。

當人踏入12至20歲的青少年階段, 可以說是進入一個混亂的階段

─因為自我意識開始建立,但同時發現,難以從環境中尋索自我認同。心理學家埃里克森(Erikson)視之為「人生社會心理階段」(stages of psychosocialdevelopment) 的第五個階段──身分與角色混亂的時期,遇上最大的問題是:我是誰?

在這個階段,青少年人開始發現「自我」。有些女生在孩童時可以爽朗無畏地大聲向別人打招呼,但在少女時期卻變得害羞起來,說話聲量小得旁人側耳也聽不到。因為她很介意別人是否喜歡自己,害怕大膽的舉動惹來不好的反應,也很在乎自己的感受,所以將這種顧慮放大了,對自我的過份關注,令她不能完全自由地與人溝通。

埃里克森認為, 青少年一方面希望突破父母的控制,但其實又害怕獨立決定和承擔後果,所以內心相當矛盾,有時候會顯得很反叛,叫父母頭疼不已。但若父母理解這種心理背景,在處理衝突時可能會有多一份體諒,能適度地給予孩子所需要的管教和愛。

女性著重關係和感覺
有些女生好像很早就很懂事的樣子,走路時老是低頭想事情,生活中微小的事也會觸動情緒,滿腔愁悶。問她到底發生甚麼事了?啊,是因為今天下課時不見了平時會遇見的流浪小貓,擔心牠了嗎?

女生的天性是著重關係和感受,因為她們是天生的關係培育者,是家庭中調和劑。當女孩子踏入少女階段時,剛發現自己擁有這份天賦的能力,起初調適時容易出現「過份敏感」的問題,所謂「多愁善感」;但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階段,趨向成熟的女生能夠同時發展理性,調節感性的一面。

女性的生理結構與男性有很大分別,腦部掌控情感的區域要較男性發達,所以一般來說,女生在語言和情感領悟方面都比男生要好。處理女生的情緒時,緊記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,不要立刻以理性的眼光判斷是非,當下應協助她舒緩負面的感受,以後冷靜下來後才跟她分析到底當中發生甚麼時。否則,女生會認為自己以及自己的感受並不獲接納,日後便不會信任你,向你傾訴心底話了。

當父母的,當女兒難以控制情緒時,即使那一刻她的表現是多麼的「不可愛」,也應先以接納態度與她溝通,讓她感受這份沒有條件的愛,從而脫離「得不到愛的懼怕」,便可以冷靜下來面對情況。父母可把握機會,將之視為培育女兒情緒智商的良機,引導其明白自己的情緒變化,是與自己思想心結有關,從而學習自我控制和調適情緒。

對於做事衝動的女兒,父母應傳授處理的秘訣:「停一停,想一想,才行動」(stop, think and do);若女兒感受父母的真心關懷,便會謹記和運用父母所教的方法,學習處理情緒。

女性自限與自我否定
在紐約的學校中,有不少出色的領袖學生都是女生,但其實也有很多是安靜和被動的。女性在體力上生來比男性弱,有些家庭特別保護女兒,很多時候處處為她們作好安排,令她們養成倚賴心。當面對挑戰時,她們經常以「不知道」(I don’tknow.) 作回應,經常對自己和其他人說:「這太難了,我做不來的。」起初,她們可能只是以此為藉口以逃避決定帶來的後果和責任;但多說了,她們自己也會信以為真,自信不足,連走路也不會抬起頭了。

美國公校教育是採取男女混合的方式,但某些私校依然沿用單性教育(single-sex education)的教育理論,營辦男校或女校。有辦女校的校長認為,在沒有男生的環境中,因為不能倚賴班上的男生,女生便明白發展自己才能的重要和必要性。

父母可以在平日生活細節上,訓練女兒的獨立和自主:例如讓她們以固定金額和一定限制內選購自己喜歡的衣服,或制定自己的作息和出外玩樂時間表。父母可事前與女兒協商,訂立一些雙方同意的規則,例如一定要在晚上十時前回家。

一個精采階段的經歷
面對正在成長的女兒,父母有時候可能為如何教育女兒而煩惱。但請謹記,青少年期的女兒正經歷一個重要的成長階段,縱然當中有混亂和眼淚,不過一定是精采的,錯失了的片段是不能回頭的。當父母有這份珍惜的心情,對女兒的「不理想行為」便少了一份煩躁,多了一份關愛和包容;這份正面的感恩心情,不單能舒緩善感女兒的情緒調適壓力,也可以切實培養親子深厚的關係呢。

http://www.metroasianfood.com/index.php?p=magazine&action=list_page&miid=61&page_num=20016#magstart

更多文章: http://www.metroasianfood.com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